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第一章 车路协同相关概念
1.1 自动驾驶基本介绍
1.1.1 自动驾驶原理
1.1.2 自动驾驶目前分级
1.2 车路协同基本介绍
1.2.1 车路协同定义
1.2.2 行业名词解释
1.2.3 顶层设计特点
1.2.4 车路协同优势
第二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1.2 国内宏观经济概况
2.1.3 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2.1.4 未来经济发展走势
2.2 社会环境
2.2.1 社会消费规模
2.2.2 居民收入水平
2.2.3 居民消费结构
2.2.4 社会教育水平
2.2.5 研发经费投入
2.3 政策环境
2.3.1 物联网发展支持政策
2.3.2 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2.3.3 信息服务技术要求
2.3.4 车联网行业相关政策
2.3.5 车联网行业技术标准
2.4 产业环境
2.4.1 汽车工业经济运行
2.4.2 移动网络运行状况
2.4.3 电子信息产业增速
2.4.4 电子信息设备规模
2.4.5 5G基站建设状况
2.4.6 新基建发展赋能
2.4.7 ETC基础建设发展
2.4.8 北斗系统应用促进
第三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分析
3.1 2023-2025年全球车联网发展态势
3.1.1 行业政策扶持
3.1.2 全球市场规模
3.1.3 专利申请状况
3.1.4 专利技术类型
3.1.5 技术竞争格局
3.2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3.2.1 产业发展历程
3.2.2 产业驱动因素
3.2.3 行业应用分类
3.2.4 产业商业化状况
3.2.5 产业发展挑战
3.2.6 发展趋势分析
3.3 2023-2025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状况
3.3.1 市场规模状况
3.3.2 行业用户规模
3.3.3 车联网渗透率
3.3.4 区域竞争格局
3.3.5 企业竞争状况
3.3.6 车联网需求分析
3.3.7 行业投资状况
3.4 车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3.4.1 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3.4.2 车企独立运营模式
3.4.3 互联网企业独立运营模式
3.4.4 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
3.4.5 行业应用服务商独立运营模式
3.5 中国车联网产业现存风险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3.5.1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3.5.2 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3.5.3 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第四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4.1 全球车路协同行业发展概况
4.1.1 车路协同技术
4.1.2 行业布局情况
4.1.3 行业主要主体
4.1.4 行业发展现状
4.1.5 美国发展模式
4.2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状况
4.2.1 行业发展历程
4.2.2 解决方案架构
4.2.3 行业发展痛点
4.2.4 专利申请状况
4.2.5 行业格局分析
4.2.6 行业项目动态
4.2.7 市场规模预测
4.3 中国车路协同企业发展状况
4.3.1 企业进入时期
4.3.2 行业参与主体
4.3.3 利益主体作用
4.3.4 企业竞争排名
4.3.5 企业优化建议
4.3.6 企业合作状况
4.4 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现存问题及对策
4.4.1 车路协同规模应用问题
4.4.2 车路协同产业难协调
4.4.3 出行服务体验待提升
4.4.4 自动驾驶商用测试需求
4.4.5 车路协同行业发展对策
第五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产业链发展分析
5.1 车路协同产业链分析
5.1.1 产业链全景
5.1.2 产业链受益顺序
5.2 车路协同产业链基础层发展状况
5.2.1 基础层分析
5.2.2 车载单元分析
5.2.3 路侧单元分析
5.2.4 设备与终端分析
5.2.5 行业市场规模空间
5.2.6 车端单元规模预测
5.2.7 路侧单元规模预测
5.2.8 重点企业分析
5.3 车路协同产业链平台层发展状况
5.3.1 平台层分析
5.3.2 重点企业分析
5.4 车路协同产业链应用层发展状况
5.4.1 应用场景分析
5.4.2 高精地图服务
5.4.3 重点企业分析
5.5 中国车路协同主要应用场景案例分析
5.5.1 智能路口
5.5.2 城市道路
5.5.3 高速公路
第六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建设及应用案例分析
6.1 车路协同基础技术分析
6.1.1 基础技术概述
6.1.2 感知技术分析
6.1.3 通信技术分析
6.1.4 边缘计算技术
6.2 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架构及要素
6.2.1 智慧交通车路协同架构
6.2.2 端侧基础设施能力
6.2.3 网络通信能力
6.2.4 云侧平台能力
6.3 车路协同云控平台
6.3.1 V2X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子平台
6.3.2 SLA网络质量监控子平台
6.4 联通车路协同应用实践
6.4.1 自主泊车
6.4.2 城市快速BRT
6.4.3 景区无人驾驶
6.4.4 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园区
第七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区域建设情况
7.1 华北地区
7.1.1 北京市
7.1.2 天津市
7.1.3 山西省
7.2 华中地区
7.2.1 武汉市
7.2.2 长沙市
7.2.3 江西省
7.3 华东地区
7.3.1 上海市
7.3.2 福建省
7.3.3 江苏省
7.3.4 浙江省
7.4 华南地区
7.4.1 深圳市
7.4.2 广西省
7.4.3 海南省
7.5 西南地区
7.5.1 云南省
7.5.2 贵州省
7.5.3 四川省
7.5.4 重庆市
第八章 2022-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
8.1 联通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企业业务布局
8.1.3 经营效益分析
8.1.4 业务经营分析
8.1.5 财务状况分析
8.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7 公司发展战略
8.1.8 未来前景展望
8.2 华为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业务发展状况
8.2.3 企业经营状况
8.2.4 未来前景展望
8.3 腾讯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企业业务布局
8.3.3 企业发展动态
8.3.4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3.5 2024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3.6 2025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4 百度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业务发展动态
8.4.3 2023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4.4 2024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4.5 2025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5 千方科技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6 公司发展战略
8.5.7 未来前景展望
8.6 金溢科技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企业创新能力
8.6.3 经营效益分析
8.6.4 业务经营分析
8.6.5 财务状况分析
8.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6.7 未来前景展望
8.7 其他企业
8.7.1 四维图新
8.7.2 中电海康
8.7.3 高新兴
8.7.4 万集科技
8.7.5 希迪智驾
第九章 2023-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投资分析
9.1 车路协同行业投资状况
9.1.1 行业发展阶段
9.1.2 设备投资规模
9.1.3 行业投资事件
9.1.4 行业投资风险
9.2 车路协同行业投资机会
9.2.1 产业链投资机会
9.2.2 企业进入时机
9.2.3 初创企业机会
9.3 车路协同行业投资壁垒
9.3.1 技术壁垒
9.3.2 成本壁垒
9.3.3 测试壁垒
第十章 买大小平台赚钱网站
对2025-2029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0.1 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趋势
10.1.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1.2 行业功能发展方向
10.1.3 趋向双智协同发展
10.2 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前景
10.2.1 行业应用前景分析
10.2.2 交通建设政策利好
10.2.3 政策支持技术应用
10.2.4 车联网安全加速部署
10.3 买大小平台赚钱网站
对2025-2029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预测分析
10.3.1 2025-2029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0.3.2 2025-2029年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车路协同是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通信模组、终端与设备、整车制造、智能道路、测试验证及运营服务在内的完整车路协同产业链。近年来,我国车路协同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本土企业,整体行业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2023年中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大约增至709亿元。融资规模方面,2014-2021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单笔平均投融资金额波动增长,2021年大幅增长至12亿元以上,2024年下降至2.08亿元。
2021年2月,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在未来15年,通过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使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7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有关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鼓励地理信息安全应用探索。有关地方要依托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在确保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车企、服务单位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数据众源采集、实时更新、在线分发、安全传输等安全合规技术路线,加快标准规范研制,组织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所需的地理信息服务、测试,促进地理信息新业态发展和新应用推广。
2022年到2025年是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升级与商业模式打磨,车路协同系统将逐渐落地,具备推广应用条件。2025年后,C-V2X行业进入成熟覆盖阶段,根据我国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线路图2.0》,预期2025年C-V2X终端覆盖率达到50%,2030年实现100%全覆盖。当前,车路协同系统的功能较为单一,主要装载定位、导航、ETC等基础功能。随着5G与AI技术的不断升级,车路协同系统集成高精地图、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互联网通信、娱乐等更多辅助功能,未来各个平台之间的数据有望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车路协同的标准化生态体系。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的概念、优势及设计特点等,接着分析了车路协同行业的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车联网与车路协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具体解析,接着详细分析了车路协同行业产业链、结构建设与应用案例以及区域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我国车路协同行业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做了细致的透析,最后重点分析了车路协同行业的投资状况及投资机会,还对其未来发展的前景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