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小平台 2025-08-01 10:32 来源:买大小平台赚钱网站 产业研究大脑
买大小平台赚钱网站 重磅推出"产业大脑"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 ||||
---|---|---|---|---|
产品 | 核心功能定位 | 登陆使用 | 试用申请 | |
产业投资大脑 | 新兴产业投资机会的高效挖掘工具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招商大脑 |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 登陆 > | 申请 > | |
产业研究大脑 | 产业研究工作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 登陆 > | 申请 > |
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2024年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其创新地在一个浮式基础上搭载两台8.3MW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飙升至16.6MW,这一创举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回首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持续上扬,加速朝着漂浮式与机组大型化的方向迈进。数据显示,截至该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更是跃升至3910万千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已然稳坐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的宝座。
2025年:海上风电的增长新元年
在大唐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主要建筑物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墙体砌筑工作也圆满完成。作为海南省“十四五”期间首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从岸边眺望,白色风机矩阵蔚为壮观。据大唐海南海上风电事业部总经理介绍,项目建成后,每台风机满负荷运转一小时就能发电1万千瓦时,每转一圈亦可产生16千瓦时电量。待全容量投产后,每年上网电量高达36.6亿千瓦时,可满足30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不仅如此,每年还能节约标煤1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7万吨,对海南构建“清洁能源岛”、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意义非凡。
依据中国海油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3909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的8.2%,主要分布在10个省份。其中,江苏与广东两省表现尤为突出,累计并网容量均超1000万千瓦,两省总和占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的58.1%;山东累计并网容量超500万千瓦,浙江超470万千瓦,福建超370万千瓦,这三省合计占比34.8%;天津、河北、辽宁、上海、广西五地并网容量共计153万千瓦,累计占比7.1%。
早在2024年初,福建、山东、海南等沿海省份就纷纷公布海上风电项目规划。福建计划重点建设11个项目,总装机容量4.85GW;海南在多处海域优选5处海上风电开发示范项目场址,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投产规模约120万千瓦;山东则以青岛、烟台等市为重点,推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速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与使用,全力打造高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然而,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建设并非齐头并进,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从《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来看,将各地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与规划目标对比,山东、浙江已超额完成,福建完成度较高,广东、江苏仍有增长空间。而广西、上海、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区市,距离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国内各沿海省份规划海风装机约52GW,若假设2024年6GW海风项目顺利并网,到2024年底,各省份距离“十四五”海风装机目标仍有约20GW的缺口。
值得庆幸的是,2024年堪称风电招标大年,截至2025年1月11日,国内公开招标市场风电装机招标量高达132.9GW,同比增长92.9%。通常,从招标到装机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这意味着2025年海上风电极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分析指出,2024年下半年海上风电建设节奏明显加快,整机单位千瓦价格止跌回稳,建设安装成本下降,电网接入条件改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项目核准提速,产品和服务招标活跃,但上半年受用海审批影响,新项目开工有所放缓。预计2025年,从在建和核准项目进程推算,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有望超1400万千瓦,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新增装机机组将以8.5兆瓦及以上机型为主,山东、广东、海南、江苏新增装机容量将名列前茅。2024年前三季度的大规模招标,为2025年装机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之“十四五”收官,央国企和地方政府需兑现此前装机规划与承诺,再叠加上部分地方补贴政策、电价政策调整预期以及深远海规划出台预期,2025年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抢装热潮。
“超大型”海上风电:理性前行
海上风电持续增长,离不开强大的生产能力与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支撑。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开发建设到配套服务的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链。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全球60%-70%的风电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在中国生产制造,我国拥有全球最完善且成本最优的全套产业链供应链。当下,沿海各地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沿海分布的7家海上风电整机企业,已投产27个生产工厂,2024年还有11个在建,年设计产能合计超5000台套,每个生产基地平均年设计产能超200台套。此外,沿海地区还有约20家叶片厂、6家齿轮箱厂、超10家发电机厂以及超10家海塔厂。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凭借距码头仅5公里的优势,在风电设备运输上占尽先机。风电设备体型庞大,对道路和码头条件要求苛刻,海南依托洋浦优良港口,打造本地产业链,不仅方便大型风电设备进出,还通过主机设备本地化生产,大幅节约时间成本,加速项目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愈发显著。从早期的单机5兆瓦、6兆瓦,到如今10兆瓦、12兆瓦乃至更大容量机组不断下线,海上风电正朝着更深、更远、更大的方向大步迈进。《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4兆瓦级风机累计并网规模虽仍最大,但占比持续下降,约为23.8%;6兆瓦级风机紧随其后;10兆瓦级及以上风机占比则升至14.7%。在全年新增并网风机中,10兆瓦级及以上机型占比过半,全部已并网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6.0兆瓦,同比上升7.5%。
各大整机商也纷纷布局“超大型”海上风电领域,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中车株洲等多家整机企业已完成对20兆瓦级及以上海上机组的布局。海上风电环境复杂,运输、维护成本高昂,大型化机组不仅能有效降低单位千瓦造价,还能通过规模效应摊薄运维成本,提升风电项目经济效益。而且,海上风电场址审批严格,布局大型化机组能在有限空间内发挥更大价值。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中国大型风电技术正步入“无人区”,全球大型风电机组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远远滞后于市场产品和技术推出的速度。若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机组,极有可能面临设备故障、质量风险,导致巨额投资无法达到预期回报率。此外,机组选型还需与场址风力条件相匹配。从力学性能角度看,风力发电机叶片承受风荷载的能力必须与经济性相契合。一般而言,大型风电适宜在5到10级风的环境下工作,风速过小会降低利用率,风速过大时,叶片将自动锁死,进入顺桨保护状态。由此可见,大型化只是手段,并非目的,海上风电发展必须遵循科学与市场规律,切不可盲目追求大型化而忽视安全与技术问题。
向深远海进军:机遇与挑战并存
受航道、航运、保护区、养殖等多种业态影响,加之省管海域面积有限、风资源条件制约,留给风电开发的有效海域并不充裕。2024年12月23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规定“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2025年1月4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近岸区域水深超30米的,风电场离岸距离不少于10千米;滩涂宽度超30千米的,风电场内水深不少于10米。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飞速发展,海上风电逐渐从近海、浅海向远海、深海拓展,近岸海域可开发资源趋近饱和,行业间用海矛盾日益凸显,风电升级改造用海需求不断增加,海上风电用海控制指标、审批程序以及生态用海要求亟待完善。此外,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诸多影响,如石油泄漏、化学品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还会对海洋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鸟等)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在规划和实施海上风电项目时,必须开展全面的生态影响评价。
《通知》的发布与实施,旨在强化规划管控,统筹海上风电项目空间布局,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用海审批程序,提升项目生态用海水平,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用海管理,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释放出风电向深远海布局的强烈信号。据GWEC统计,全球超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蕴藏在水深超60米的海域。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而深远海风能资源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到4倍。
值得欣喜的是,部分省份已开启国管海域深远海风竞配,步入规模化开发阶段。除单个示范项目外,广东、上海、广西等地已在年度海风竞配中,提前对国管海域深远海风项目进行规模化开发。例如,2024年3月,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涉及4个深远海风项目,合计4.3GW;2024年7月,国电电力公告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合计6.5GW海风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当前,迫切需要启动专属经济区海域使用权管理新规程,保障资源高效利用与海洋权益保护。同时,要加快深远海风电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核准手续,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向更深、更广海域进军,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力。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总经理指出,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面临诸多技术挑战,需要产业链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当务之急是解决开发成本以及风机可靠性与技术成熟度问题,攻克这两大难题,才能在深远海开发中抢占先机。
目前,适用于深远海风开发的漂浮式海风示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166兆瓦“明阳天成号”完成安装,“国能共享号”风渔融合漂浮式风电投产,中国海油张力腿式(TLP)漂浮式风电平台获得原则性认可(AP)证书,中国中车20兆瓦级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顺利下线。此外,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首个国家标准《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也已获批发布。《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4》认为,2025年,山东、浙江等省将持续推进国管海域深远海风电前期工作,项目竞争配置和技术示范同步推进,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海南启动的海上风电场址规划修编将带动沿海省份开展新一轮海上风电场址调整,“十五五”海上风电规划编制将与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协同推进,跨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重点内容,海洋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探索有望成为亮点。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